香港樓價節節攀升,為了一圓置業夢想,許多人都會選擇按揭貸款,希望能以最少的首期盡快上車。然而,銀行不會不顧風險地批出貸款,為確保申請人的還款能力,一般會要求申請人通過壓力測試。不通過測試的話,申請人便不能獲得最理想的按揭成數,銀行更可能因而拒絕批核貸款。到底壓力測試的要求是甚麼?有何辨法「避壓測」?今期smartME就帶大家全面了解壓力測試要求,教大家4種方法避開壓測!
壓力測試
壓力測試是銀行評估申請人供款能力的計算方法。從2010年起,金管局要求銀行在批核按揭時為申請人進行壓力測試,以作審批按揭的條件。壓力測試計算的是申請人「供款佔入息比率」(DTI),測試具兩個要求:
- 在現時利率下,申請人DTI少於5成,即每月供款額是入息一半或以下
- 按現行規定,假設現有按揭利率增加2%, DTI不能超過60%
銀行在評估時會考慮不同因素,如申請人另有未供完按揭、物業作出租用途等情況下,則會逐步增加DTI要求。若最終未能通過壓力測試,銀行或會減低放貸成數,甚或拒絕申請。
入息計算
既然入息是壓力測試的主要條件,如何計算自身入息便成為申請人的一大難題。擁有固定入息在計算DTI時自然是最方便,只要能提交3個月的收入證明即可。僱傭合約中列明的花紅、雙糧、津貼等薪酬福利,同樣可計算在入息之內。然而,非固定受薪人士的收入不穩定,銀行一般會要求提交更長期的入息證明。特別是對佣金的要求更為嚴格,會按收入波動性將佣金收入打折扣計算,依賴佣金收入的人士亦不能申請9成按揭。
除此之外,租金收入亦可列入計算。一般而言,租約已打釐印的情況下,租金的7成會被視為收入。若未打釐印或是待出租的話,銀行會以「擬租金收入」計算,只有6成租金能計算作收入。另外,申請人如有兼職及副業等額外收入,只要能證明這些收入屬定期而穩定,保留了足夠的紀錄及單據,並有定期向稅局上報額外收入,那銀行通常也會接納額外收入作計算。
若然發現自身入息不足以通過壓力測試的要求,申請人也不需要放棄按揭申請,可以考慮增加擔保人。擔保人的收入將會直接疊加於入息計算中,合併兩份收入後自然更容易通過壓測。不過,須注意擔保人只可以是近親,即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等。
「避壓測」
壓力測試提高了申請人買樓的難度,但亦有方法可以「避壓測」,即使不通過測試同樣可申請到按揭。「避壓測」並非指申請人不須進行壓測,而是指壓力測試的2項要求中,假設利率上升的計算毋須進行。只要申請人的DTI低於50%,銀行便可以提供按揭貸款。不過,部分銀行或仍會進行壓力測試以作評估,在這種情況下,不通過壓力測試不會被銀行拒絕申請,但有可能會被調整保費要求。
1. 首置人士
在「波叔plan」之下,容許首置人士「爆壓測」,亦即是申請人不一定要滿足壓力測試,只要申請人名下不持有住宅物業便能擁有首置身份。換言言之,業主可提前甩走舊物業,即可回復首置身份。
2. 居屋申請
無論是白表,還是綠表居屋,政府為所有居屋擔保30年,在擔保期內,申請人毋須進行壓力測試。當擔保期已過,申請人便須重新提交收入證明及通過壓力測試。
3. 呼吸plan
「呼吸plan」是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提供的按揭,由於不須入息審查便可獲批貸款,被人認為是有呼吸的人均能成功申請。近年更出現了「半呼吸」,亦即是會進行入息審查,但仍不須通過壓力測試。
4. 定息按揭計劃
在計劃之下,即使未來按揭利率上升,參與計劃者的供款利息也不受影響。由於壓力測試主要是評估申請人在加息時的還款能力,而定息計劃的利率並不隨加息周期改變,因此申請人毋須通過壓力測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