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樓不時會見到有公屋同居屋出售,有時會見到「已補地價」、「自由市場」或「未補地價」等字眼,到底「補地價」係代表什麼?今日等smartME詳細同大家講解什麽是補地價,教識大家點樣計算補地價同其支付方法吧!
「補地價」於房地產市場中係一個常見的詞彙。在了解什麼是補地價之前,要先瞭解一下公屋和居屋的定義,如果唔太清楚可以先閱讀「綠表上車最強教學!教你一個方法提前獲得綠表」惡補一下。
簡單歸納就係公屋是由政府提供給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廉租房屋;居屋則是由政府以較低價出售給合資格的市民。當購買公屋或居屋時,除了房屋價格外,還需要支付「補地價」。
「補地價」意思
此時「補地價」的意思是指購買政府提供的土地使用權所需支付的金額。這是因為公屋和居屋的土地是由政府提供並擁有的。政府推售屋居時一般提供折扣,等同豁免地價。因此,當購買者想出售、出租時,就需要支付當初獲豁免的地價。作為對土地使用權的費用,政府收取「地價」能彌補當初的土地成本。
何時需要支付補地價?
轉讓有兩個途徑,包括不補地價,於居屋第二市場轉售給綠表或白表人士,及把單位變成私人物業,再於自由市場轉售。而「何時可補地價?」則取決於業主所購買的居屋單位。業主須留意自己單位的轉讓限制,而轉讓限制並非劃一定義。
至2022年,政府要求新居屋業主要於購入限期更延長至十五年後,才可透過補地價方式在自由市場出售。下表則列明詳細情形:
資料來源:房委會
補地價的算式
補地價是要將政府提供的售樓折扣,退還給政府,所以補地價的金額就是公屋與居屋出售的折扣掛勾。算式如下:
補地價=單位目前估價X購入單位時的折扣率
所以建議於申請補地價前,必須先了解自己單位的銀行估價,為補地價作初步預算
補地價步驟
1. 轉讓限制期屆滿後,填妥「評估補價申請書」,向房委會申請評估補價*
2. 帶同樓契副本、手續費(現時收費為6,230港元)、「出售資格證明書」副本(綠置居 5 年限制期內適用),交回至所屬租約事務管理處/房委會
3. 房署發出補價申請認收通知書
4. 房署或其委託的公證行到單位評估
5. 房署於一個月後發出評估補價通知書,通知業主須繳補之地價
6. 業主於通知書發出日起計 2 個月內繳付補價(2個月內繳付方可於補價中扣除手續費6,230港元)
7. 房署即時發出收據 ,並於稍後發出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
8. 業主可於公開市場轉讓單位
*部分居屋於五年轉讓限制內,仍可申請補地價,申請表按此。
總結而言,補地價是購買公屋或居屋時需要支付的與土地使用權相關的費用。但補地價後亦不用急於賣樓,而單位會被視為私人住宅,業主可隨時於自由市場出售或放租。
政府以這種方式確保廉價房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公共利益服務。購買者需要理解並遵守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以確保順利購買房屋並支付相應的補地價。如沒有補地價及取得政府許可,自行將居屋單位出租或售出,即屬違反《房屋條例第27A條》,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0,000及監禁一年啊,大家切勿以身試法喇!
【延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