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都係不少香港人的移民勝地,除咗英國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術機構之外,英國更加是退休居所以及海外投資首選。英國樓市相對穩定,長遠而言有增值的趨勢,今日就等smartME同大家一齊嚟睇吓點樣喺英國投資,增加被動收入。
1. 收租回報
投資房地產無非想從中獲利,我們先望望英國樓的收租回報。英國樓價普遍比香港低,以兩房單位來說,英國大城市只須約$300萬港幣,與香港的兩房單位相比價錢更平、面積更大。收租回報率普遍能達4%,個別城市回報率更高達8%。
按熱門睇樓網站「Zoopla」的數據顯示,目前英國的平均總租金收益率為5.60%。購買出租房產的平均成本為約$261萬港元 (261,897 英鎊)。由於去年租金上漲速度快於房價,導致總租金收益率上升。對比投資香港樓,租金收益只有2-3%,投資英國樓顯然獲利更多。
2. 最佳投資地區
英國買房出租房產收益最高的地區是桑德蘭(Sunderland)、亞伯丁(Aberdeen)和伯恩利(Burnley),平均總收益率高達 8% 以上。東北地區是尋求高收益的投資者的最佳地區,平均收益率為 7.65%。
相較之下,南方城市的房價往往高得多,導致買房出租的總收益率下降。在眾多租樓熱點之中,位於威爾斯南部的史雲斯(Swansea)租金收益率約6.92%;港人移民熱點利物浦 (Liverpool ) 及倫敦(London)租金收益率分別為7.44%和 4.95%
3. 購買程序
在香港買樓,直接落訂金、簽臨約就完成。 但在英國,置業的程序就有所不同。買家有責任在簽署合約前,委任當地律師對物業進行盡職調查,當中包括與地方當局等機關進行查冊,查證物業的所有權。另外,買家也需要委任測量師對物業本身進行測量檢驗及出具專業報告作為參考。
如果買家對以上調查感到滿意,下一步就是與賣方簽署正式合約及支付定金。成交當日買方需要向賣方支付購買物業的所有餘款,便可以換取新屋鑰匙,然後要在14天內繳交房產印花稅,想知道更多詳情就到「海外置業法律程序知多D - 英國篇」重溫一下吧!
4. 按揭程序/稅務
英國樓就按揭申請而言比較複雜,門檻亦較高,一般港人最高只可做到70%按揭,按揭年期一般為20年,而且多數只接受英鎊供樓,代表供樓期間業主仍要承受匯率風險。英國銀行也需要對買家進行加息兩厘的壓力測試,供款佔入息不得多於五成。另外,所有非英國住民要在英國置產,除了要支付以往規定的印花稅外,還要額外繳納 2% 的費用。任何買家在買房前的 12 個月內若未在英國累積住滿 183 天或以上時(縱使你具有英國國籍),就會被判定為非英國住民。如果買家購房後的12 個月內住滿累積 183 天或以上,又能提出的證明,就能申請退還 2% 附加稅費,退稅期限是交易生效後的兩年內。
5. 放租/收租過程
- 查清楚物業是否屬於可出租物業
- 在英國買樓出租要確定物業是否真的可以放租,要作出承諾物業屬「Buy to Let」的物業後,你便可以透過市場一些公開資料評估下自然單位的價值而放租。
- 擬定租約及傢俬清單
- 在租客搬入前,要制定一份家居物品清單,以便在租約完結時,可以根據清單看看單位是否有損秏。
- 放租前是否齊備安全證書
- 出租要確定物業文件齊全,包括能源效益證書(必須達E級以上)、煤氣安全證書以及電器必須完成安裝調查測試。
- 款項
- 按金款項是一個月租金,按金規定需要在三十天內存入指定戶口,只要雙方滿足了租賃合約、沒有破壞單位、以及有繳清租金及應付的帳單,業主需於租約完結的十天內退還訂金。
- 另外,租客還要自行繳付水電煤及市政府稅(Council Tax),以及電視牌照的費用,若租客搬走才發現他未有繳清相關費用,業主可以通知政及相關部門,他們會自行向租客追討。
- 購買業主保險
- 業主可選擇購買業主保險,若租客連續兩個月沒有交租,一般的租金保險可支付最多12個月租金。購買時,必須遞交租客背景調查。如果未能夠提交相關證明,大部份保險公司也不受保的。
6. 注意事項
投資前考慮其他因素,例如租戶需求和未來房價成長的潛力,但額外維修費及租霸問題,可能會醲成投資得不償失。租賃業權業主除了維護自己單位的費用外,還要承擔公共費用。包括年度儲備基金供款、支付高昂的工程成本和管理費,而且租賃業權業主必須支付服務費,以確保地主或管理公司有足夠資金有效管理物業。然而,一般租賃條款不會使用固定服務費,因此這些費用通常可變,並且可能隨每年通脹而增加。
另外,過往有港人業主遇上租霸,霸佔物業逾一年「零交租」,最終訴諸法律,希望請走租霸及追討欠款。因此若想預防租霸,出租物業前必須重溫『「包租公」預防租霸4步曲!』!若租客沒有固定收入,業主可能要求租客一次過預繳半年或一年的租金;或要求租客提供擔保人,並且擔保人必須是擁有英國國籍的受僱人仕,而其收入亦可支付租金,那便可以防止更大損失!
從數據而言,投資英國樓的確能帶來可觀的收租收益,但大家緊記投資是有必定的風險,獲利也並非十拿九穩,所以做每項投資前必需做足功課,衡量自己的可承受風險啊!